父輩宗師
蔡小華,出生於古都西安,祖籍福建省福州市,蔡家的藝術門風源自蔡小華的父輩。其父蔡鶴洲與伯父蔡鶴汀蜚聲中國畫壇,是嶺南畫派的大家,世人稱其“大蔡、二蔡”。蔡氏兄弟素有勤勉毅力的奮進精神,在創作上深得嶺南畫派“折衷中外,融合古今”的創新精神,宗法先賢但並不一味泥古,博采眾長,獨闢蹊徑,終入至臻之境,成就了一代畫史宗師。蔡鶴洲兄弟早年在上海從事舞台美術,並參加“上海書畫會”,是上海大劇院首批從事美術創作的工作人員,後常居陝西西安,率先將嶺南畫派的風格帶入到陝西。蔡氏兄弟對藝術孜孜以求的創新精神深刻的影響了蔡家後人,從此,蔡氏一族逐步確立了在國內藝術界的名門地位。
皎皎兄長
系出名門是中國人常常用以形容某人成功的必然性,但在藝術界,想要打破家族畫風有意無意賦予諸多方面的桎梏,從而脫穎而出就不是一件輕鬆愜意的事情了。蔡氏家族後人,皆深受父輩熏陶,在各自的藝術領域獨樹一幟,其姊蔡小麗是將工筆重彩的傳統手法與獨特的個人視點成功結合,將中西方文化巧妙融匯。蔡小麗以“竹”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在西方引起轟動,在世界各地舉辦多次個展、聯展,作品曾被歐洲、美國等許多博物館、基金會收藏。其兄蔡小楓深得蔡家真傳,筆墨功力深厚,在承襲父輩的基礎上開創自己的畫風。蔡小楓以畫鶴而聞名,其作品屢赴海外展出,多次獲獎,其作品更受到日本人的喜愛,聲振東瀛。
疑似另类
如果說蔡小楓、蔡小麗是在中國傳統畫法的基礎上謀求創新、力尋突破,從而成功確立了自身獨立的藝術風範,那從表面上看,蔡小華就顯得頗為另類和叛逆,他放棄了中國傳統的水墨,轉而從事象徵西方的油畫創作,早期在抽象的世界裡尋求自己的出口;將一切的感受,轉換為可視性的畫面,似乎徹底地拋棄了中國傳統技法,仿佛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反叛者。
本土傳承
理解一個畫家、理解一個藝術家,不僅需要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,更重要的是對藝術家個體有一個充分的詳盡了解,進入他的精神世界,探究他的思考深處,才能透過作品的表現,看到精神的實質。當我們要真正地去了解蔡小華,當我們沿著他的藝術創作軌跡走過來,與他深入地交往,我們會在他的身上、從他的畫中,讀出濃烈地厚重味道,那種深深植根中華傳統的士大夫氣息。蔡小華拋棄的僅僅是中國畫的傳統技法,而嶺南畫派的創新精神已經深入骨髓,如此看來,我們從蔡小華的新作中讀出中國水墨的精神元素也就順理成章。在傳統概念里,“畫如其人”是對藝術家畫作的終極評述,“人畫合一”是至高的繪畫理念,蔡小華就一直這樣的追求著並身體力行,“欲作畫、先做人”既是蔡小華的人生準則,更是每日都要迎面而立的照身鏡。畫本無風格,唯人有格致,我們了解了蔡小華的處世為人,也就讀懂了他的繪畫生涯。 源自傳統的蔡小華,透過對形式的叛逆,或者應該用創新來形容更為貼切,回歸了傳統的藝術本原。